特朗普公开反对以色列吞并西岸,内塔尼亚胡联大遇冷为哪般?
9月25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,美国不会允许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地区。这一立场并非突然——就在两天前,特朗普已与沙特、埃及、阿联酋、土耳其等八国领导人会晤,并当面向他们作出相同承诺。会谈中,特朗普还展示了一份美国拟定的加沙停火及战后重建方案,这一系列动作被外界视为对以色列政策的重大转向。
美以关系突现裂痕
特朗普的表态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内塔尼亚胡政府头上。此前,以色列一直将美国视为最坚定盟友,尤其在领土争议问题上期待美方支持。然而如今特朗普不仅拒绝为以方站台,更暗示可能联合国际社会约束以色列,这让内塔尼亚胡政府感到措手不及。有分析指出,以色列近期加速推进吞并西岸计划,部分原因是担忧越来越多国家在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地位,试图通过既成事实抢占先机。
中东棋局牵动美国决策
展开剩余62%特朗普态度转变的背后,是复杂的中东地缘政治博弈。尽管特朗普第二任期延续了强化美以关系的政策,继续推动亚伯拉罕协议,但以色列2025年以来的激进举动——包括计划全面控制加沙和西岸——直接触怒了整个伊斯兰世界。美国政府意识到,若放任以色列行动,将导致沙特等关键阿拉伯国家强烈反弹,进而破坏美国的中东战略布局。
此外,美国已累计向以色列提供数百亿美元军事援助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批评。从亚洲、非洲到欧洲,反对声浪不断高涨,使特朗普政府承受着巨大外交压力。
联大会场集体退场事件
就在特朗普表态后不久,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遭遇戏剧性一幕。当他开始演讲时,伊朗、土耳其等国数十名外交官集体离席,随后欧盟多国代表也纷纷退场。现场照片显示,原本座无虚席的会场瞬间变得空空荡荡,仅剩美国及少数西方国家代表留守。
这一罕见场面折射出三重深意:
1. 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持续引发国际谴责;
2. 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呼声日益高涨;
3. 国际社会通过此举表达对美以强硬政策的不满。
国际格局悄然生变
联大事件释放出明确信号:以色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。同时,这也被视为对西方主导的旧秩序的一次挑战。国际社会用行动表明,和平解决巴以问题需要各方克制,任何单边行动都将付出代价。随着中东力量对比变化,美国不得不重新权衡其政策,在盟友关系与地区稳定间寻找新的平衡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利好优配-股票10倍配资-配资正规平台-十大股票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